对英国本土的凝聚来说,威廉在英国建立了中世纪西欧最中央集权的国家,他虽将被征服地犒赏部下,却宣布所有土地王有,建立最纯粹的封建制。
图|电影《亚瑟王》(2004)剧照
维京人的时代
今日的条顿语主要指英、德、荷等国,属西日耳曼语群,古代的哥特人则被归入“东日耳曼语”,虽然古罗马人视彼等与日耳曼人判然有别。最后一波侵入欧洲文明地带的是北日耳曼人,今日仅存的有丹麦、瑞典、挪威、冰岛与法罗语(Icelandic and Faroese)。它们的祖宗是维京时代的古北语(Old Norse)。在古北语中,“维京”一词乃海盗之义。他们在史上亦被称为诺曼人(Normans),或“北蛮”。
“北蛮”在查理曼时代已进入西欧的视野。丹麦人为防御南方的撒克逊人,曾在约特兰半岛拦腰处筑起一道边塞墙(Danevirke),在查理曼并吞撒克逊尼后进一步加强。因此,北蛮也感到南方强邻的威胁,不应视为单方面的加害-受害关系。查理曼在世之时(793),挪威的维京人已洗劫了远西基督教文明的名剎林蒂斯法恩修道院(Lindesfarne Priory),一般史书以该年为“维京时代”之始。翌年,“北蛮”侵袭查理曼的帝国,导致后者在北岸设立海防。
这些只是预警,待9世纪大灾难降临的时代,主攻英格兰的变成丹麦人,挪威人的目标改成爱尔兰、法罗岛、冰岛、格陵兰,甚至远达美洲。在卡洛林帝国中衰年间,以丹麦人为主的海寇蹂躏了北海、英伦海峡沿岸,南下沿着法国大西洋海岸,远达伊比利亚,甚至闯入地中海,殃及西地中海南北两地。瑞典人则南下,进入今俄罗斯境,沿水道闯入黑海与里海,威胁拜占庭与大食帝国。各色“北蛮”在英国的“丹法区”(Danelaw)与法国的诺曼底(Normandy),成为后来统一英国之胚胎;来自诺曼底的雇佣兵后来在意大利南部与西西里建立了王国;东路的“北蛮”(主要源自瑞典)则建立了第一个俄国-罗斯。
维京人的前基督教文明及其终结
北欧人的前基督教文明显示他们并非尽是蛮族,他们的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无人能敌,在法兰克人与英格兰诸邦无海军的情形下,如入无人之境。北欧人有自己的茹尼字母(runic alphabets),北欧神话比罗马神话丰盛,其复杂程度媲美古代近东、印度和希腊。他们的创世神话都是小一辈的神将象征混沌的始祖克服或屠宰,以便创造世界。在北欧神话中,此盘古原人曰逸米尔(Ymir),小辈的创世神将其尸身化为宇宙万物,在此过程中,奥丁(Odin)亦如巴比伦的马尔杜克与希腊的宙斯,成为众神之王。奥丁集团即彝锡儿(Aesir)神族,有类苏美尔的阿努那奇与希腊的奥林匹斯神族,象征权力与秩序。宇宙固然是奥丁集团创造的,但他们并非一切的造物主,逸米尔的另一支子孙是巨人族(Jotunn),形成一股敌对势力。另一个神族梵涅(Vanr)主丰收、智慧与预见未来的能力,似乎在彝锡儿神话圈外另有起源。两个神族之间曾进行长期的战争,后来议和,象征斯堪的纳维亚两大支古信仰最后趋于和解。
北欧的神话世界是由一株世界大树维系的,它贯穿九界,但九界的方位没有统一的说法。一般来说,其上层为彝锡儿界(Asgard)、梵涅界(Vanaheim)、精灵界(Alfheim)与矮人国(Nidavellir);其中层为中界(Midgard),即人类所居地、巨人国(Jotunheim);其树根部分乃黑暗精灵之地(Svartalfheim)、尸国(Hel)、雾界(Nifleheim)。至于火界(Muspelheim)是否处于世界大树的底部,则不甚清楚,盖火属南方,南方不一定是下方。有异于世界其他地方的神话系统(可能古印第安除外),北欧神话里的世界秩序最后是会被毁灭的,诸神的末日(Ragnarok)乃命运注定,连奥丁都改变不了。彝锡儿族中有一个心怀异志者,即洛奇(Loki),他的一家乃神与巨人(JQtunn)之混种,常为神族带来灾祸,是他的子胤大蟒蛇和大恶狼最后与众妖向天庭发动总攻,与诸神同归于尽。但洛奇并非撒旦的角色,而是寓言的应验者。
如挣脱基督教的思维框框,天地的毁灭与善恶的胜负无关。为了召集战士迎接最后一战,奥丁派遣战婢(valkyries)_在瓦格纳的乐剧中以“女武神”著名--至战场上收集战死的亡魂,将他们接到彝锡儿界的英灵殿(Valhalla),反映出维京人的社会不只尚武而且视战死沙场为中选入围,而英灵殿乃人间战斗团首领与众好汉饮宴狂欢的大堂在天庭的对等物。
集合北欧神话与英雄传的是两部集子:冰岛的《老埃达》(The Elder Edda),又被称为“诗体埃达”(The Poetic Edda),是在9世纪时,由从挪威迁徙者所带来的一种独特口传文学。13世纪时,由吟唱诗人(Skald)将其写定成篇,其中包含神话诗与英雄诗。神话诗记录的首篇即《女巫的预言》(VQluspá),它叙述世界、人类和诸神的创造、毁灭和再生。《小埃达》(The Younger Edda)或称《散文埃达》或《史诺里埃达》(Edda Snorra),是冰岛国会议长斯诺里·斯蒂德吕松(Snorri Sturluson, 1179-1241)以无韵体散文写成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奇,成书时间大约为1220年。他是基督徒,因此将北欧神话中的神一律解释成英雄,后来被神化。斯蒂德吕松亦是挪威的列王纪《寰宇纪》(Heimskringla)的作者,该集是一组英雄传,首集为大移民时代半传说的瑞典尹格翎王室(House of Ynglings)传。该王室以另一种发音出现在古英语的《贝奥武夫》(Beowulf)中,这部可能成书于7世纪的史诗乃最古老的英国文学,但其背景是斯堪的纳维亚。J这里显示:北欧的民族大迁徙其实有一个前奏,即丹麦南邻盎格鲁人、撒克逊人以及朱特人之入主英格兰,但这一波的年代却被归入罗马帝国崩溃时期。
北欧神话与英雄传未能如荷马史诗般成为一个文明的基础文本,盖其后来被基督教文明所淹没,而斯诺里·斯蒂德吕松也未能成为荷马。然而,北欧神话在英语的星期日子仍留下遗迹,例如星期二(Tuesday)以彝锡儿神提尔(Tyr)命名,Tyr与希腊的Zeus以及拉丁文中的Deus同源,可能一度是神王,但在民族大迁徙期间其重要性为Odin与Thor所盖过。英语中的星期三(Wednesday)以彝锡儿神王奥丁(Odin, 英人称Wōden,德语中的Wotan)命名。英语中的星期四(Thursday)以彝锡儿的雷神索尔(Thor)命名。英语中的星期五(Friday)以奥丁之妻斐列格(Frigg)命名;她可能是梵涅神弗蕾亚(Freyja)的另外一个版本。相对罗曼语支仍在星期日子中保留罗马神祇的名字,英国曾在更大程度上被卷入维京文明圈(详下)。
北欧的异教文明生命力很强韧。早于9世纪30年代,瑞典的一位国王即请基督教传教士圣安斯加尔(St. Ansgar, 801-865)至国内传教,但不成功。丹麦兼挪威国王蓝齿的哈拉德(Harald “Bluetooth” Gormsson, 935-985/986)率先受洗,但一说其皈依乃受到奥托大帝之裹挟。国王之皈依对丹麦、挪威的民众影响不大。北欧之基督教化的一个里程碑是屈格夫之子奥拉夫(Olaf Tryggvason, r. 995-1000)。屈格夫之子奥拉夫早年流亡国外,以跨海打家劫舍为业。他归国夺回王位后,即砸碎偶像,以武力在全境推广基督教,并促使冰岛在公元1000年皈依基督教。他于公元995发行挪威的第一枚钱币,约于同时,他将本土信仰的巫师绑在海滩的木桩上利用涨潮集体处死。其反弹是公元999年或1000年发生的最后一场维京海战:瑞典国王、丹麦国王与被奥拉夫推翻的前国王的儿子串通奥拉夫阵营中的内奸联手进攻奥拉夫,在斯沃尔达海战(Battle of Svolder)将他歼灭。
胜利者瓜分了挪威,新统治者后来虽然亦皈依了基督教,但却给予臣民信仰自由,基督教徒受到打击报复,基督教化暂时遭顿挫。北欧的基督教化至12世纪方始完成:丹麦、挪威、瑞典分别于1104年、1154年与1164年成立直属于罗马教廷的大主教区,但半岛北部的原住民迟至18世纪始皈依。
本文选自《新世界史》新世界史(第2卷)
孙隆基 著|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8月??
北蛮之祸对“法兰西”的助产作用
845年,丹麦的北蛮,可能由传奇人物拉格纳尔·洛德勃罗克(Ragnar Lodbrok)率领,顺塞纳-马恩河进抵巴黎,陷之。西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兵败,以清付5670磅金银的沉重赎金的代价退敌。“北蛮”又于885-886年间顺原路,围困巴黎,君主胖子查理表现无能,在其于888年逝世后,西法兰克地遂推举抗敌有功的巴黎伯爵欧铎(Odo or Eudes, c. 860-898)为王,卡洛林王朝趋近尾声。欧铎出身自罗贝尔世家(Robertians),乃未来卡佩王朝(Capetians)之前身。北蛮之围困巴黎,突出了该岛镇的战略要冲性,欧铎(Odo or Eudes I, c. 860-r. 888-898)遂开始以巴黎岛为首都。
欧铎之弟罗贝尔一世(866-r. 922-923)不立即称王,仍奉胖子查理的表亲率直的查理(Charles the Simple, 879-929)为宗主。从率直的查理时代始,曾参加前一次巴黎之围的“北蛮”罗洛(Rollo, c. 846 - c. 932)又进抵巴黎。法兰克王公们退敌后,率直的查理尝试用封土的方式,以其为对付未来“北蛮”入侵的屏障,在911年以一纸条约纳其为附庸,封在鲁昂,扼塞纳河之咽喉,足以为巴黎之屏障,并令其受洗为基督徒。率直的查理于922年垮台后,罗洛向诺曼底扩张,分阶段占领之,成为第一代诺曼底公爵,他的后代将在英国建立征服王朝。
率直的查理被王公们推翻,他试图借诺曼底兵复辟,不果,欧铎之弟罗贝尔特遂被推举为王。然而,罗贝尔一世之子巴黎伯爵大休(Hugh the Great, 898-956)仍奉卡洛林正朔,拥立率直的查理之子“海外归客”路易四世(Louis IV, or Louis d‘Outremer, 920-954)复辟,后又充任其子罗泰尔四世的监护人。后者去世后,其子路易第五只活了一年,卡洛林王朝从此中断(详前有关热尔贝·奥里亚克该节)。大休之子休·卡佩于987年被选为“法兰克人的国王”(rex Francorum),此时法兰克帝国的东半部已脱离卡洛林帝国,自成一单位,西法兰克的去卡洛林化促使东西两地各自演变为德国与法国,后者的第一个后卡洛林王室为卡佩王朝(Capetian Dynasty)。休·卡佩的母亲是日耳曼国王捕鸟者亨利之女,因此他是神圣罗马皇帝奥托大帝的外甥。与他的舅舅的中央集权措施比较,卡佩王朝的政令不越出王领“法兰西岛”。在历史的这一刻,谁曾料到:德国日后将支离破碎为一个小型欧盟,而法国将演变成西欧史上绝对王权的典范。
英伦三岛四面受灾
罗马的不列颠尼亚朝盎格鲁-撒克逊英国的转化过程即七国时代(Heptarchy)。撒克逊人的邦国大都在大不列颠南部,横躺式地排开;盎格鲁人的邦国在其北,垂直式地延伸至苏格兰边境;与他们一起入侵的朱特人只在泰晤士河口建立一个国家--肯特王国(Kingdom of Kent),也是最枢纽性的一个--如前所述,它是罗马教廷登陆大不列颠的桥头堡,与远西基督教文明争锋,终至将此边远角落收归教廷。
这七国并不能涵盖整个大岛:苏格兰处于斯科特人(Scots)与皮克特人(Picts)势力下;威尔士人仍盘踞威尔士。他们有别于来自大陆建立七国的条顿语族群。皮克特人与威尔士人都是凯尔特语群的不列吞语支,不同之处在于威尔士人曾受罗马统治,而皮克特人则是哈德良长城以北的化外之民。至于斯科特人,却来自爱尔兰,归入以爱尔兰为主的岛屿凯尔特语一系。七国治下亦不能完全消化掉不列颠原住民:西撒克逊王国(Kingdom of Wessex)的极西端仍保留有康瓦尔语(Cornish),它与威尔士语族群般,都曾是罗马公民但在条顿人攻势面前退守西部偏远角落者,亚瑟王的传说可能就是他们的抗战事迹。
就在这个族群的千层糕上如今又淋上一坨滚辣的北蛮黄油,直烫得嘶嘶作响!在英伦三岛上,维京人的最早受害者是远西基督教文明。793年1月6日,维京人焚毁诺森伯利亚王国的林蒂斯法恩修道院及其著名的图书馆,洗劫其财富,杀戮其僧侣或将其变卖为奴。794年,查理曼时代的著名学者可敬的比德(Venerable Bede)一度所在地的贾洛修道院(Jarrow Priory)遭洗劫,至860年前后被丹麦人全毁。在不列颠岛的另一海岸,远西基督教文明的伊盎拿“圣岛”的修道院于795年、802年与806年连连遭劫,如今只剩废墟供人凭吊。自795-851年,挪威人首次对爱尔兰进行连番的进袭,东岸一带的修道院多遭劫,他们的扎营地则几乎环岛一圈。853年,一个挪威小酋长之子奥拉夫(Olaf)与伊瓦尔(Ivar)在都柏林建立了一个“北蛮”的王国,享祚两个多世纪。今日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是维京人建立的:839年,维京人在都柏林建海港堡垒;至853年成立王国,一直存在至1171年;开始是异教徒,后来逐渐与爱尔兰人同化。
如上所述,维京时代的劫难始自英格兰北面的诺森伯利亚王国,此后络绎不绝,维京人甚至以爱尔兰为基地,在那里过冬,克服了劫掠的季节性。然而,在9世纪上半叶,大的战役多在海峡对岸的欧陆,那里有富庶的城市,占据一个城市勒索的赎金远胜过洗劫修道院的金银器皿与信徒的供奉。然而,西法兰克地开始在河道广筑堡寨,且渐渐发展出更有效的中央领导,维京人遂将大规模行动计划的对象转向无政治中心的英伦三岛。
北蛮结束英格兰的列国时代
在维京人大动作前夕,英格兰的七国已被简化成四国。东撒克逊(Essex)、肯特、东盎格里亚(East Anglia)已大部分被麦西亚(Mercia)王国并吞,余下的归并入西撒克逊王国。865年,却发生了“维京雄师”(The Great Viking Army)或“异教徒雄师”(The Great Heathen Army)入侵事件:它不是先前的劫掠部队,而是志在消灭剩下的四个王国,定居不列颠岛,因此持续了14年。这支大军里有瑞典、挪威与丹麦人,以丹麦人为主,因此亦称“丹麦雄师”(the Great Danish Army)。传说其领导人为拉格纳尔·洛德勃罗克之诸子。
在不列颠,硕果仅存的西撒克逊王国的君主大阿尔弗雷德(Alfred the Great, 849-r. 871-899)领导盎格鲁-撒克逊人抵抗丹麦人,首次应用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王”之尊号。在抵御丹麦人的抗战中,盎格鲁-撒克逊人产生了民族认同以及初步的统一国家的概念。阿尔弗雷德采纵深防御,在从海岸至西撒克逊王国的路上建立一系列堡寨(burhs)。这套防御系统将全国兵力调整至3万人以上。堡寨制度加强了国王征调地方赋税和发动民力的权力。阿尔弗雷德将对农民的征兵(fyrd)改设成常备军,并建立比以前强大的海军。从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阿尔弗雷德颁布了12章法典。阿尔弗雷德在朝廷中集中了学者与教士,并仿照查理曼设立宫廷学校。同时,他发起对早期盎格鲁-撒克逊诸王英勇事迹的歌颂。
阿尔弗雷德的最终胜利,在878年迫使“北蛮”的头目古思伦(Guthrum, ?-c. 390)签订《维德摩尔和约》(Peace of Wedmore),他们停止进攻西撒克逊王国,阿尔弗雷德则承认在王国北方的广大地区为“丹法区”,这不比法国的诺曼底,而是占了不列颠的三分之一版图,将正式脱离盎格鲁-撒克逊法而由丹麦法统治,更不用说其北的诺森伯利亚王国仍在其他“北蛮”头目手中。此和约英方最大的收获是古思伦必须皈依基督教。然而,基督教文明的暂时性胜利不涵示盎格鲁-撒克逊人不会步罗马不列颠人的后尘,被入侵者取代与同化。
盎格鲁-撒克逊之地-“英格兰”-之保住,由大阿尔弗雷德的后代完成。大阿尔弗雷德出嫁到麦西亚的女儿埃塞尔弗莱德(Ethelfled, Lady of the Mercians, ?- 918),以及大阿尔弗雷德的继子西撒克逊国王长者爱德华(Edward the Elder,870-924)继续予定居的丹麦人以打击,并扩张至伦敦。长者爱德华更于其姐死后并吞了麦西亚。至其统治晚期,连“北蛮”、斯科特人、威尔士人皆奉其为共主。长者爱德华的儿子艾塞斯坦(Ethelstan, c. 893/895-939)攻陷最后一个“北蛮”王国约克,终于统一了英格兰。
作者?孙隆基
到“诺曼人征服”之路
英格兰内部凝聚是一回事,维京人时代迄未终结,从挪威王屈格夫之子奥拉夫(详前)的生涯可看出:公元第一与第二个千年之交,英伦三岛事实上被纳入北欧人组成的一张联结北欧、西欧与东欧的网络中。该王的故事仿如当今韩剧的剧本。奥拉夫幼年时父王被杀,一说他的母亲带着他逃避于英伦北端的奥克尼群岛,后来在逃避杀父仇人途中遭爱沙尼亚海盗所虏,贩卖为奴,巧遇替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详下章)出差的舅舅,被赎回,后者把他带至诺夫哥罗德,他成为弗拉基米尔的侍卫长,后因遭忌而率船队离去,从事海盗的勾当,在纹德人(Wends)之地(今波兰)娶当地的女王,妻子死后他又率船队劫掠不列颠等地。奥拉夫在西撒克逊遇上爱尔兰的王女比武招亲并胜出。此时他已经受洗为基督徒。在风闻杀父仇人的统治并不得人心后,受岳父支助,率船队渡海归挪威,恢复王位。此后他用武力传布基督教,号令贯彻至冰岛。
屈格夫之子奥拉夫在他打家劫舍的早期生涯里,曾干过一件在为数极少的古英语文学里留名的勾当,那就是伙同他未来的敌人丹麦王开叉胡子斯温(Sweyn Forkbeard, c. 960-1014)在泰晤士河口上岸抢劫,于991年8月10日遭马尔登一地的地方部队抵抗,导致国王的附庸比尔诺思(Byrhtnoth)壮烈殉国一事,成为诗歌《马尔登战役》(Battle of Maldon)的题材。当时的英格兰国王是长者爱德华之曾孙“手足无措的”埃塞雷德二世(Ethelred II, the Unready, r. 978-1013, 1014-1016),他为了终止“北蛮”到处劫掠,以1万镑白银的代价请海盗们离去,乃“丹麦金”(Danegeld)纳贡制度之滥觞。
1002年,忍无可忍的埃塞雷德二世下令屠杀境内定居的丹麦人,导致开叉胡子斯温的入侵,埃塞雷德二世于1013年逃亡于国外。开叉胡子斯温之父即在奥托大帝威逼下皈依基督教的蓝齿的哈拉德,他被儿子斯温推翻,后者恢复了旧信仰。如前所述,他在斯沃尔达海战中联手消灭了用武力传播基督教的挪威君主屈格夫之子奥拉夫--他在马尔登一役的旧战友--因此亦成为挪威的宗主。如今,他赶跑了“手足无措的”埃塞雷德,成为第一任丹麦人的英国国王,但只当了5周便殁,传位给儿子卡努特(Canute, r. 1016-1035)。埃塞尔雷二世又回国与他争位,不及两年而殁。当上了英国国王的卡努特已受洗为基督徒。他统治的是一个跨越英格兰、丹麦、挪威及部分瑞典的北海帝国,并非是北欧人大量移民英国。因此,英国被纳入北欧政治圈未造成断层。
埃塞雷德二世死后,卡努特大王继承了他的半壁江山和遗孀诺曼底的艾玛(Emma of Normandy, c. 985-1052)。这个诺曼底的姻亲为后来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制造了依据。卡努特死后,其二子继位时间很短,之后就由艾玛与“手足无措的”埃塞雷德生的儿子告罪者爱德华(Edward the Confessor,1003/1005-r. 1042-1066)继位。告罪者爱德华无子,驾崩后,英国的贵族推举他的大舅哈罗德o葛温森(Harold Godwinson, 1022-1066)为君,但海峡对岸的诺曼底公爵威廉(William I, Duke of Normandy, c. 1028-1087)却凭其祖父与英国太后诺曼底的埃玛是胞兄妹的血缘,于1066年率军登陆英国,在黑斯廷斯一役(Battle of Hastings, 1066-10-14)杀死了哈罗德·葛温森,夺取了王位,史称“诺曼人征服”。
如今,维京人之后在英国不只建朝,而是建国。哈罗德o葛温森虽被称为末代盎格鲁-撒克逊君主,其父曾在卡努特朝廷中代表西撒克逊地方势力,其母却是丹麦贵族,而且属皇亲的圈子。征服者威廉亦非第一代北蛮,他带入了英国的诺曼文化是法兰西化的诺曼文化。在英法两国的诞生中,诺曼人(“北蛮”)不只是从外部助产,他们其实已经钻进了内部发酵。
从现代民族国家的角度看问题,诺曼人的征服到底是“建国”还是“亡国”仍值得考究。它几乎将原统治阶层整个毁灭了,不少人甚至远遁拜占庭,成为雇佣军,诺曼式法语变成官方语言,并塑造了今日的英语。威廉以占领地对待英国,本人回归诺曼底,王国则另派大员治理,有重大事故才亲临,死后亦准备由长子继承诺曼底公爵,次子当英国国王。后来两地并无走上分治,英国却维持了一个独立单位,盖诺曼人征服制造了一个微妙状态:只有诺曼底公爵在英王的身份上,他才不是法王的附庸。英国亦因此从丹麦人圈子被纳入法兰西圈子,此后英国的命运与法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神圣罗马帝国制造了一个日耳曼与意大利的双头连体怪婴,诺曼人的征服对英法两国产生同类效应,直至中古末期由于姻亲关系英王说他是合法的法王,触发了英法百年战争,才动手术将两国切开。
对英国本土的凝聚来说,威廉在英国建立了中世纪西欧最中央集权的国家,他虽将被征服地犒赏部下,却宣布所有土地王有,建立最纯粹的封建制。他将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几乎消灭殆尽,并在境内遍设城堡,以便镇压被征服民的叛乱,这是欧洲中古最严密的控制。英国政治制度原本比诺曼底完善,全国以郡(shires)为地方单位,中央亦通过令状(writs)统治。威廉加强了传统的郡的功能与中央对它们的控制。1086年,威廉以郡为单位完成对英格兰的全国普查,编成纪录,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找出谁拥有什么并使他们交税,因其彻底程度被称为《末日审判书》(Domesday Book)。“诺曼人的征服”为英国带来诺曼人的文化,诺曼化的法语成为精英语言达300年之久。
【图书信息】
书名:新世界史(第2卷)
作者:孙隆基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7年8月 ??
定价:68.00
上架建议:历史
【作者介绍】
孙隆基 祖籍浙江,1945年生于重庆,在香港长大,在台湾受大学教育,获台湾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后赴美国深造,于明尼苏达大学专攻俄国史,获硕士学位,转赴斯坦福大学专攻东亚史(其间在上海复旦大学进修一年),获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加拿大等多所大学任教,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历史学家的经线》《未断奶的民族》《杀母的文化:20世纪美国大众心态史》《新世界史》和The Chinese National Character:from Nationhood to Individuality等。
【内容介绍】
《新世界史》是孙隆基先生新作,积累十余年而成。诚如如作者所言,“本书有一个内核,乃我教授历史本科生世界通史课程多年积累的讲义,在将其整理成教科书途中,因不断重新思考、扩充新内容,预计撰写成三册,演变为裨益培养人文素养之跨学科读物。”
本书的基本看点在于:以“基础信息”取代老生常谈的机械史实,另辟蹊径,采取半申论的方式组织基础信息,在提供基础信息的过程中加强申论部分,使信息条理化,让读者更有效地理解历史; 并且与时俱进,将新的学术成果内化其中;秉持去“西方中心论”史观,回应世界史对当代史家的挑战,力图“把人类的过去全球化”。